安博电竞手机版技官网ST系列RGB全彩影视摄影补光灯ST-50

这些黑白照片定格了好莱坞的黄金时代

来源:安博电竞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4-04-05 17:46:23
产品详情

  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中说,摄影的本意可以延伸为独具个人眼光的摄影和客观记录的摄影。读库新书

  作者乔尔·W. 芬勒看似在心无旁骛地梳理电影静照艺术的发展历史,其实照片们早已开始七嘴八舌兀自私语。它们不仅要呈现作为艺术品的自身,还将按下快门时镜头框住的一切全数记录。不知不觉间,已经拼贴成一份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历史档案。

  小报从书中抽取二十四幅静照和相关段落,闲话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人和事。但必须得说,它们只占全书四百二十四幅图片的百分之六,讲述的故事则更是那段历史的冰山一角。

  一张标志默片时代终结的传奇静照:工作人员正在为米高梅片头“咆哮的狮子”摄影录音。

  1910年代末,为摆脱电影公司托拉斯的限制,多家电影公司陆续在好莱坞落户。这里本是一个保留了自然风光的郊区小镇,整个地区人口还不足一万。到1919年,有着三万五千人口的好莱坞已经成了美国乃至全球的电影工业中心。

  1926年,穿着条纹外套、戴着白色帽子的著名华人摄影师黄宗霑,正在电影《诱捕》剧组担任摄影指导。这张拍摄于默片时代末期的静照,展示出那个年代电影的拍摄多么简单。一旁的乐手正在现场演奏音乐——既能帮助演员营造情绪,还可以掩盖片场噪音。这是在派拉蒙老厂址拍摄的最后一部电影,背景里还能看到正在作业的搬运工人。

  日渐兴盛的独立电影公司,最显著的特点是充分的利用“明星宣传”这一流行趋势。这为带领好莱坞进入黄金时代的“制片厂体系”和“明星制”,奏响序曲。

  难以想象这张静照拍摄于大约一个世纪之前,1920年代。照片中的露易丝·布鲁克斯,清晰展示出那个年代崭新的审美风格,她留着标志性的“鲍勃头”,穿着简约的低胸连衣裙,没有佩戴任何珠宝或道具。

  1920年代好莱坞最重要的发展之一,就是制片厂体系进一步成形。电影工业的权力愈发集中,以米高梅、派拉蒙和福斯为首,加上后起之秀华纳兄弟和雷电华,掌控了大部分美国电影工业。随着有声片时代的到来,电影工业权力中心愈加寡头化。

  创作与资本的博弈,在那时就已经显现。同时代的导演中,没有人比施特罗海姆更有发言权,他经常和制片厂管理层就创作自由发生冲突。因为创作自由受限,他导演的作品鲜有能够按照他个人意愿完成终剪版的。众多已经佚失的作品,只在电影静照中尚有痕迹可寻。

  施特罗海姆1923年拍摄的《贪婪》遭到严重删减,但依然是影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如今人们只可以通过源于删减部分的静照,对电影原貌展开想象。这张静照展现的是主人公麦克蒂格的酒鬼父亲,源自被删减的电影序幕。

  在制片厂体系下,集权式管理是电影产业的特色。它们会投注大量精力发掘新明星。新人首次登上银幕之前,甚至试镜之前,静照摄影师会先为他们拍摄肖像照。先选定个人形象,再推广出去接受观众检验。

  化妆和发型部门帮新星做好造型后,服装部为其挑选合适的衣服,摄影师会致力于在镜头中捕捉他们最为迷人的一面,经过筛选后,制片厂会将这些肖像照派发给报纸和影迷杂志,一个明星就此诞生。

  出众的美女和伟大的电影演员——葛丽泰·嘉宝。在1930年代,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巅峰,她也迎来了事业最为辉煌的十年。这张静照的摄影师,是当年米高梅影业静照部门的主管克拉伦斯·辛克莱·布尔。他很喜欢和嘉宝合作:“我从来不用说‘保持住’或是‘请别动’,只要打好光,退后观察,耐心等待。这是我拍过的最动人心魄的面孔。”

  制片厂总会参考预想的传统美女形象,按照当时正当红的套路来塑造新人。1930年代,各大制片厂里有着数不清的“嘉宝款”和“黛德丽款”女星,以求复制她们的成功。如果某个演员无法归入既定的类型或模板,那他通常会被视为“麻烦”。

  1935年,丽塔·海华斯成为福斯影业的签约艺人,左图是她刚签约时,还在使用真名丽塔·坎西诺,西班牙血统的外表和这一个名字也非常匹配。为了跟上当时明星形象的流行趋势,她做了鼻子整形,经受痛苦的电蚀除毛以抬高发际线,再经过一系列面部和发式微调,变成了右图的样子,身上完全看不到异国血统的痕迹,变成一个典型的美国女孩。

  这段时期,明星特写照是打造明星形象的首选。一个简单背景前的大头特写照,很适合在报纸和廉价杂志这些印刷质量不高的量产平面媒体上使用。巨大的底片也让细节一览无余,不过制片厂会雇用一批职业修片员专门负责为照片修版。资料记录当时米高梅修片团队每天有三百到四百张照片要处理。

  嘉宝所有的宣传照几乎都经过用尽心思挑选和修饰,所以,能看到一张未经修版、自然而放松的静照,实在是既难得又有趣。她的额头和眼睛下面有几条细纹,鼻子右边有一颗小痣——这颗痣在所有“官方”宣传照里都被修掉了。

  在1930年代,拍照、修版,并在地方或国家刊物上刊登各种黑白静照,是当时制片厂的一项重要业务。有资料记录,卡洛·朗白,她在签约派拉蒙旗下的1930 年到1937年,为公司产出一千七百多张肖像照。单为华纳拍《丑闻傻瓜》时,就曾在一天里拍了七百多张照片。

  这种发展新星的方式一直沿用到1940年代和1950年代。明星意识到高质量的照片在电影宣发和个人宣传中都能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尽管疲惫,也十分努力配合。配合拍照还和制片厂的合约制息息相关,按照合同要求,所有签约艺人都有义务拍摄宣传照。

  一张静照,三个秀兰·邓波儿:邓波儿拿着“邓波儿娃娃”,娃娃身上戴着一枚印有邓波儿照片的徽章。作为好莱坞1930 年代中期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明星,邓波儿的拍照数量是所有童星里最多的。但她的宣传照需求量实在太大,远高于福斯的产能。任何印有邓波儿形象的商品,包括裙子、发带、儿童香皂、剪纸书、手工套装、化妆镜,以及销量过百万的秀兰·邓波儿娃娃,都存在广泛的市场。

  自1930年代中期开始,海斯办公室在好莱坞全方面执行“海斯法典”,这是在市场需求催生下,影业公司自我约束的产物。受一定的影响的不仅包括电影,还有与之相关的宣传照。包括电影静照在内的所有宣传材料,都要先递交给广告咨询委员会审查。委员会的工作就是确保这些宣传材料符合所谓的“当代价值观”和“良好品位”。

  这张米高梅“泰山”系列电影的宣传照。展示出的是修版后的效果。男主角约翰尼·韦斯穆勒的胸毛已经用气笔修掉了。

  1935 年末电影《乌合之众》上映时,宣传照中哈露的阴影已经被修掉了。

  在制片厂巅峰时代,由于当时各大电影公司每年推出作品的速度极为惊人,往往还没开拍,就凭借片名和主演阵容把电影卖给院线了,因此,一部电影的宣传过程可能早在开机前就已经启动。而制作电影海报等宣传材料,都需要照片。

  另外,当时电影圈几乎所有人都和制片厂有合约,除每部电影的宣传照外,要尽可能保持制片厂旗下艺人的曝光度。因此,摄影师的拍照范围自然延伸到明星们的居家生活、休闲活动、餐馆或夜店,以及一切特别的活动,包括派对、婚礼、电影首映和颁奖典礼。

  这张源自经典电影《罗马假日》的静照是典型的制作照,展现了电影的拍摄过程。奥黛丽·赫本正在准备拍摄著名的理发场景,将由出演意大利理发师的演员马里奥·德兰尼为她剪掉头发。导演威廉·惠勒正在向两人讲戏。

  出席特殊活动的静照。1930 年代初,珍·哈露在一块水泥板上留下脚印,这块板子之后会被铺在格鲁曼中国剧院前庭内。

  生活照。1940年1月26日,未来的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与简·怀曼的婚礼照,由摄影师斯凯勒·克赖尔拍摄于格伦代尔石楠花小教堂外,“新娘穿着灰蓝色的绸缎质地公主风长裙,头戴貂皮帽,披纱卷成结系在后面,双手戴着缀有兰花的貂皮手笼。”

  这张幕后照中则隐藏着影迷感兴趣的桃色新闻。1963年,泰勒和银幕搭档理查德·伯顿合作《埃及艳后》,绯闻传得沸沸扬扬。两人一起出演《一代情侣》后,泰勒更是成了伯顿片场的常规访客。在伯顿出演《雄霸天下》时,剧组直接为常来探班的泰勒准备了一把印着她姓名的椅子。电影公司很乐意让电影宣传从泰勒和伯顿的私生活曝光中受益,也鼓励静照师多为这对情侣拍照。

  制片厂静照部门有着极其旺盛的生产力和创造力。除了日常的拍摄,他们还经常需要为电影合成一些照片。

  在电影《变色龙》中,这些伪造的照片不只用来宣传,实际上也被用在电影里。这张照片中,伍迪·艾伦饰演的“人形变色龙”一副政治家模样,穿着高档服饰,在华盛顿与两位美国总统卡尔文·库利奇及赫伯特·胡佛合照。

  为电影《金刚》制作静照是一项相当有挑战的任务,因为这一部优秀的电影使用了太多复杂的特技效果。最终,在静照部门的努力下,这部伟大的电影获得了不少与之匹配、令人难忘的静照。这幅照片中,金刚正俯瞰纽约的天际线年代,美国电影业受到战争引起的剧烈影响:海外市场缩减,众多演员和从业者参军入伍致使人才流失,战时资源短缺也导致每年出品发行的影片数量锐减,观影人数持续下滑。到1940年代末,谁都无法否认,制片厂体制已经无可挽回地陷入衰落期。

  制片厂大幅度裁员,众多电影从业者不再签订长期雇佣合同,而公关宣传部门的预算也大幅度削减。与此同时,很多顶级导演和演员都选择更为独立和自由的工作方式,成立自己的制片公司来筹备合适的项目。电影拍摄的新风格也导致明星形象和银幕魅力的变化,审美更趋向自然,或是极其鲜明的风格化。

  1940年代,大量产出、类型繁多的剧组幕后照和明星生活照中,体现出实地取景拍摄的新潮流。照片中的鲍嘉正处于演艺事业的巅峰,他难得没有戴着假发出现在镜头前。

  1950年代初,为应对观影人数的减少,电影公司纷纷转向各种能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新技术。如《这是宽银幕立体电影》的这张知名静照,展示了电影中惊险的过山车镜头,图片说明则是“带领观众进入银幕”。静照摄影师和宣传文案充分的利用3D 电影的卖点,想出很多有趣的创意,着力宣传观众被银幕中扑过来的人或物攻击、殴打,或是轰炸、惊吓。

  在这一时期,《生活》杂志的拍照方法也预示了1950年代电影宣传方式发生的最重要改变,即电影照片“专题”的增加。专题摄影尝试以全新视角解读电影,捕捉到与常规拍摄联系紧密的、普通静照摄影师可能错过的东西。

  1952年,在电影《乞力马扎罗的雪》首映式上,福斯的摄影师拍下一张好莱坞生活照:即将参演福斯电影《圣袍千秋》的女演员道恩· 艾达丝在中国剧院外突然晕倒。

  摄影师相对电影剧组日渐独立,而公众对电影和电影明星的兴趣依然持续,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一场重头戏的拍摄可以变成一场媒体狂欢。比如玛丽莲·梦露在纽约莱克星顿大道地铁站被吹起裙摆的镜头。如果要选用一张照片代表梦露在1950年代无人能及的性感形象,那无疑就是这张了。

  这张照片与我们印象中的经典形象截然不同。事实上,当时有大量媒体拍摄下了大量不同角度的静照。许多摄影师拍下的照片,都是这样以其他正在拍照的摄影师为背景的——足以说明这在当时是怎样的一场媒体盛宴。

  1960年代的“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常用的宣传策略就是邀请媒体摄影师到松林制片厂的片场。摄影师们正在为肖恩·康纳利和他最新搭档的女演员在床上拍照。早在电影杀青之前,这类照片就已经广为流传,用来向世界宣布,新的詹姆斯·邦德电影就要问世了。

  1960年代是一个艰难时代,整个好莱坞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很多昔日的大导演都步入职业生涯的尾声,电影的整体质量也有所下降。

  源自披头士纪录片《一夜狂欢》的静照。60年代,积重难返的好莱坞渐渐远离昔日辉煌,《一夜狂欢》在美国市场的成功,映衬出好莱坞已经逐渐失去了对市场的把握。

  好莱坞电影静照艺术的发展,也随着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终结,在此时接近尾声。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作为电影工业的一个缩影,静照往往是变化的一个信号。但也正因如此,它成为一种标志和记录,可以超越地域和时间,在将近一个世纪之后,依然将好莱坞黄金时代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更具怀旧价值和历史意义。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